仲夏时节,草木勃发;鄱阳湖畔,生机盎然。
【资料图】
共青城,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也是展现江西澎湃活力的重要窗口。
今年一季度,该市财政总收入达28.84亿元,继续领跑九江市各县(市、区);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133.4亿元,其中“5020”项目3个;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先进县(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98名上海知青在这里垦荒创业,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如今,这座城市继续以青春之名,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
深入青春之城,产业园区势头强劲,现代化建设人才济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不断涌现。围绕“打造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四个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共青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跑出新时代奋进的加速度。
“老树发新芽”——“研究院+产业园”助力特色产业增效
今年,江西鸭鸭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打造了羽绒服智能制造标准化工厂,首批引进的智能吊挂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到位,部分实现投产。
“智能吊挂生产线只要1天就可以出成品,生产效率提升了30%。”企业工作人员齐兵介绍,相比传统生产线,新的生产线不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而且产品品质有充分保障。
自2020年7月二次重组后,鸭鸭年销售额实现井喷式增长,这一羽绒服老品牌重焕生机和活力,去年跻身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鸭鸭分两期建设羽绒服智能制造标准化工厂,一期建成6条生产线,目前正在开展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
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共青城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市已聚集纺织服装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100家。为了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该市引进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利用大院大所的人才、技术优势,打造人才集聚、技术攻关、科研孵化、成果转换、企业加速的“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将智力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前院”孵化项目,“后园”转化成果,研究院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实现深度融合。共青城市低空数字经济应用技术研究院面向水利、交通等行业,打造系列无人机组网遥感典型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实现订单化预售;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研发4项纺织新技术,众多企业纷纷签约下单。
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起业内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和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产业集聚的“强磁场”。
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及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园,已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家,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4家;中科院无人机组网遥感研究院,引进了翱翔星云等企业,未来3至5年将培育2家上市公司,建成2至3个百亿元产业园。
“新树扎深根”——创新驱动新兴产业集聚成群
江西汉可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泛半导体热丝CVD智能装备的企业。“简单地说,我们生产的是给光伏硅片镀膜的机器,是光伏硅片制备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该企业创始人黄海宾说。
在成立汉可之前,黄海宾长期从事半导体工艺装备设计研发工作。过去,光伏硅片镀膜设备依赖进口,生产周期长,价格高。2021年,黄海宾带领技术团队创办江西汉可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光伏设备的产业化之路。“相较于进口设备,我们的设备价格降低了一半,并且一次能给360片硅片镀膜,数量多出一倍,生产的硅片发电效率也高于行业水平。”黄海宾说。
企业落户共青城后,黄海宾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厂房、人才、资金等困难被一一击破,短短两年时间,企业完成了二轮融资。现在,他和技术团队安心扎根共青城。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今年4月,一个总投资约52亿元的泛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项目顺利落户,项目达产达标后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40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青城大力建设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三大未来产业新高地。
引进腾讯云上跨境生态园,一个多月内入驻企业12家;引进科大讯飞,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绿色金融、智慧民生四大中心;中航通飞进驻低空经济产业园,带动航空设备租赁、销售、维修和低空教学科普、特色体验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共青城已形成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十余家产业园。同时,打造基金小镇,探索“人才+资本+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一镇多园”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发展格局,催生了跨境电商、人力资源等一批新业态加速聚集。
“筑巢引凤凰”——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走进位于共青城市南湖新城的科教城,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青春朝气扑面而来,城内学校、医院、派出所、商业设施一应俱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和教职人员学习生活需要。
“早在2016年和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等高校就进驻了。”南湖新城党工委书记查小兰告诉记者,今年9月,南昌工学院和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也将迎来首批新生,届时科教城常住人口预计达7万人。
去年3月,共青城组建人才集团,用集成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成为城市发展“合伙人”;打造8600平方米的人才综合服务体,围绕人才生活、成长、就业创业等各方面需求,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近三年,该市陆续建成3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连续四年选拔大学生进机关实践锻炼,有25%的大学实习生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的工作思路,该市建立市委常委联系高校机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校地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入校座谈调研。组建校地共建联络专班,形成“对接有专班,落地有专员,一门办成事”的共建工作体系,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随着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多人才涌入共青城。位于科教城旁的共青城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免费提供2万平方米场地,鼓励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科研机构等入驻,累计吸引2000余名大学生来此创新创业和项目孵化。目前,落地共青城的此类校地共建双创孵化和产学研基地已汇聚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