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在子弹不长眼的战场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事。当然了,在突然发生的许多事情中,也不全是坏事,一些堪称“几乎用尽了一生好运”的奇迹,往往也并不少见,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日前,一架参与乌克兰战场行动的俄军卡-52武装直升机的经历,就可被称之为一次奇迹。
俄军卡-52直升机尾部断裂后坚持返航
从俄方发布的相关视频和照片来看,一架卡-52直升机的机身尾部出现断裂,但并未彻底脱落,而是歪歪扭扭地连接在机身中部,一副“随时可能彻底折断并掉落”的样子。据悉,这起事故的原因是该机在空中抛下副油箱时,因机动动作不规范,导致副油箱在气流的作用下被推向机身后部并猛烈撞击尾部,进而导致机尾断裂。
(资料图)
这架卡-52的尾部断裂但并未脱落
令人叫绝的是,该机是在飞行过程中突然遭遇此事故,不过并未导致直升机失事坠毁。在两名飞行员的努力下,这架卡-52居然就以尾部断裂的方式,勉强返航撑回了基地并安全降落。在佩服这两名飞行员“艺高人胆大”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运气简直是绝了……
采用共轴双旋翼布局的卡-52
当然,除了人为操作因素和好到逆天的运气,技术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俄罗斯卡莫夫系列直升机独特的共轴双旋翼布局,完美展示出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飞行安全性。如果遭遇此事故的并非是采用了共轴双旋翼布局的卡-52,而是一架常规布局直升机,那此等奇迹根本不可能上演。
常规布局直升机会有尾梁和尾桨
我们知道,常规布局的直升机只有一副主旋翼,然后在长长的尾梁后部还有一具尾桨。尾桨的作用是抵消主旋翼转动时带来的反扭力矩,如果不安装尾桨或尾桨发生故障,那常规布局直升机就会在空中原地打转直至失控,根本没有维持直线飞行或转弯的能力。但在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这里,由于上下两副桨叶的转动方向相反,等于互相抵消了反扭力矩,自然也就不用再伸出长长的尾梁和使用尾桨,这就为这架卡-52创造奇迹提供基础。
在舰艇尾部甲板上降落的卡-28
通常来说,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优势在于外形结构较为紧凑,毕竟其无需伸出长度较大的尾梁和安装尾桨,故对起降平台的尺寸要求不高,尤为适合在寸土寸金的舰艇飞行甲板上起降。此外,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对发动机功率的利用效率更高,这也是无尾桨带来的好处,即发动机无需为了驱动尾桨而拨出相应的输出功率。其三,由于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气动力对称,故其在悬停时的效率与稳定性也比常规布局的直升机更高一些。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并非完美无缺
乍一看,俄罗斯卡莫夫系列直升机的共轴双旋翼布局似乎优势多多,但为何多年来深度参考借鉴苏俄武器的中国不开发同类装备呢?甚至于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这种布局的直升机都寥寥无几呢?原因很简单,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同样也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各国对直升机布局的选择源于对性能的取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固有缺陷反而凸显出常规布局直升机的优势之处。
因上下桨叶碰撞而坠毁的卡-52
举例来说,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机身长度虽然较短,但机体高度却不可避免地超过常规布局直升机,这对机库的纵向尺寸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机械结构,远比采用一副主桨叶的常规布局直升机复杂得多,这使得其在研发和生产成本上并无优势。更重要的是,若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沿用传统直升机的螺旋桨挥舞铰与摆振铰原理,即让桨叶有一定的上下摆振空间来保持飞行稳定性,那就容易造成上下两副桨叶的碰撞,进而酿成可怕的事故。
俄军禁止卡-52直升机飞出某些动作
在俄罗斯的卡-50和卡-52直升机这里,就曾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因上下桨叶碰撞而酿成的坠机惨剧。而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俄方不得不对驾驶此类直升机的飞行员进行严格培训,并限制部分机动动作。但即便如此,此类事故的出现概率仍不是0。而在传统布局直升机这里,则完全不用担心出现此事,飞行机动动作灵活得多。
中国国产直升机多采用传统布局
还是那句话,世上从没有完美无缺的武器设计方案,一款装备的总体集成设计,其实就是各处细节的互相妥协和取舍,用以满足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卡-52的设计固然经典且别具一格,但并非能满足大部分国家对直升机的种种要求,中国不开发类似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而是和大多数国家一样研制传统布局直升机,自然有属于自己的道理。
以上就是关于俄军卡52尾部断裂仍返航 虽然战场上子弹不长眼但是奇迹总会发生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